南泥灣,一個響亮的名字,一片紅色的沃土。這里是革命先輩用大刀和鋼槍戰斗過的地方,這里是一代共產黨人用鋤頭播撒過汗水和夢想的地方,這里是南泥灣精神誕生的地方。
81年前,以八路軍三五九旅為代表的抗日軍民,在困境中奮起、在艱苦中發展,樹立了抗日戰爭時期陜甘寧邊區開展大生產運動的旗幟,創造了令人贊嘆的偉大奇跡,譜寫了一首壯麗的英雄史詩。
回望歷史,那是一段艱苦的歲月,日、偽軍大規模“掃蕩”和“清鄉”,國民黨頑固勢力對陜甘寧邊區進行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,存亡抉擇之際,毛澤東同志提出了“自己動手、豐衣足食”的偉大號召。
1941年春,三五九旅在旅長王震的率領下,高唱“一把鋤頭一支槍,生產自給,保衛黨中央”的戰歌,挺進南泥灣墾荒屯田。一場改天換地的“戰斗”在這片黃土地上打響了,沉睡的南泥灣被戰士們用鋤頭“喚醒”了。短短數年,三五九旅建立了農業、工業、運輸業與商業等一系列比較完備的企業,打下了一個能夠達到完全自給的經濟基礎。
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: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,還有很多坡要爬,還有很多坎要過,必然會有艱巨繁重的任務,必然會有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,特別需要我們發揚南泥灣精神。
今天我們弘揚南泥灣精神,就是要追求為國家、為社會多做貢獻;就是要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,去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,立足崗位,建功立業,爭當新時代的奮斗者。
我們要學習南泥灣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。曾幾何時,我們華茂在創業之初,以敢為人先,艱苦奮斗,敬業奉獻的追求,經歷了從無到有,由小到大,由弱變強的歷史性跨越,憑著八把掃帚掃出了一片新天地,奏響了華茂人新時代的創業之歌。17年來,我們見證了華茂直起挺拔的脊梁,見證了華茂在困境中求生存,促發展的決心,見證了華茂與時俱進,開拓創新的前進步伐,這正是“南泥灣精神”的最好詮釋。作為新一代華茂人,我們沒有經歷過企業創業的艱辛,可我們有幸目睹了企業的再次騰飛。
我們要學習南泥灣上下一致,攻堅克難的團結精神。當前,企業在發展中仍有不少困難和挑戰,作為一名黨員,我們所從事的工作,既不會有叱咤風云的氣勢,也不會有可歌可泣的故事,而是日復一日的辛苦,越是形勢嚴峻越要一往無前,越是任務艱巨越要奮勇當先。要銘記南泥灣精神,充分發揮黨員模范帶頭和表率作用,展示共產黨員特別能戰斗,特別能吃苦,特別能奉獻的精神面貌,在奉獻中體現責任,在責任中鑄就忠誠,團結一致,同甘共苦,為公司的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加積極的貢獻。
我們要學習南泥灣勇于創造,敢為人先的進取精神。作為基層的一名員工,我們要立足崗位,不斷開拓進取,在為企業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,同時為企業創造效益。大河無水小河干,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斷以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、磨礪自己,成為南泥灣精神的傳人,成為新時代的“拓荒者”。
如果信念有顏色,那一定是中國紅;如果精神有港灣,那就是南泥灣!
(胡 兵)
|